关注儿童成长,分享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培养孩子自信、健康成长以及童年趣事回忆
微童年启示: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句“难得糊涂”,一直受人推崇。其实,我们在处理孩子错误的时候,也可以用一点“糊涂术”,有时会让孩子的错误消失于无形,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,这期间孩子犯错是难免的。即使有了进步的孩子,也可能一时难以自控而重蹈覆辙。当孩子犯错时,我们常常会抱着“恨铁不成钢”的心态,训斥呵责,甚至打骂,希望通过自己的干预能把孩子骂醒,弃“恶”从善;或者迫不及待地当面指出孩子的缺点,希望孩子马上就改正。却忘了给孩子一个自我反省和悔过的时间和机会。女儿上初一的时候,一次,我向她借橡皮,她正忙着做别的事情,就说:“妈妈,你在我书包里找吧。”得到了孩子的允许,我就在孩子的书包里翻找文具盒。文具盒里的东西很多,我拿橡皮的时候不小心把其他东西带出来,撒了
微童年启示:孩子崇拜明星,在一定意义上讲,是一种榜样的认同。我们只要顺势而为,在孩子的房间贴上他奈拜明星的照片,引导孩子多关注榜样的拼搏精神,就可以提升孩子的上进心。最近几年,我所在学校的老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:现在的学生,一届不如一届。身处其中,我也有些许感悟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孩子们越来越厌学,不只是中学生,就是小学生中厌学者也日益增多,并且呈低龄化趋势。孩子的上进心差,学习马马虎虎,可要是提到明星,现在的孩子可是如数家珍了。他们不仅知道明星的星座、喜好,甚至连明星们穿多少码的鞋子、穿什么颜色袜子甚至染过多少次头发都一清二楚。20年前,诞生“粉丝”这个名词之初,崇拜“小虎队”的人们只买买他们的磁带和海报,20年后,强大的粉丝团能对偶像的所
微童年启示: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,很多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哭闹,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,结果孩子变得任性贪心。当孩子提出一些过分要求时,可以用延迟满足来培养他的自控力。“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?这个方法就是:百依百顺。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,所以其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。结果,使你迟早有一天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。但是,由于他平时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,突然碰了这个钉子,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。”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这么说。宋丹丹的儿子巴图3岁时,妈妈和小阿姨带他去自由市场,自由市场里东西真多呀,小巴图真是目不暇接。逛了一会儿,他在一个卖书的地摊前停住,向小阿姨要求买一本。小阿姨对他说:“管妈妈要,妈妈有钱!巴图指着一本精装
微童年启示:经常对孩子高声斤责,不仅没有效果,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,还会使亲子关系紧张。降低声调拒绝孩子,可以减取孩子的心理压力,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,便于孩子按受父母的意见。 我们常常因为孩子做出的无理行为而大声批评他们,父母高声斥骂孩子,孩子也和父母大喊大叫,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,最后大人和孩子都是一肚子气。当孩子对一种错误行为屡教不改或者出现抵触、反抗情绪的时候,我们开始感到束手无策,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。其实,孩子反抗的不是我们指出他们的错误,而是我们指出错误时的态度。心理学家对处理同一件事情该用什么声调进行了研究,发现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。父母批评孩子或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,用低声调更容易让孩子接受。因为低声调表现出一个人是处于理智的状态,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,不会过
微童年启示:孩子不爱做功课,父母生气、着急,用尽一切办法连哄带编,没起一点作用。我们不妨换一个教育方式,“以毒攻毒”,故意不让孩子做作业,看到逼自已做为课的家长来了180°的转弯,有可能会让不想做功课的孩子转变态度。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现在的孩子书包越来越重,压力越来越大,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,还被我们拉着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、兴趣班。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“成龙”、“成凤”,在孩子的学习上不惜耗费大量的金钱、精力和时间。可是,我们却发现,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,回到家,不是看电视,就是玩电脑,总是不想做功课。初一下学期,我刚接了新班,我任教班的一位学生的妈妈给我打电话,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。我对这位学生印象很深
微童年启示:孩子是环境之子。孩子一生下来就带着父母的基因,这是无可改变的。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,只有改变孩子成长的后天环境。让孩子在和谐、宽松的环境中长大,是父母最大的责任。孩子是在环境中成长的,就像小树离开阳光、土壤、雨水无法生长一样,因此,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。俗语说: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”人在环境中难免会相互影响,儿童尤其明显。如果不注意后天环境对孩子的影响,必然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,影响到孩子的前途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儿童的一般发展、记忆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智力兴趣如何,成年人读些什么、想些什么,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。可见,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。方仲永之所以从天才变为普通人,就是因为不注意后天学习,在
微童年启示:孩子的愤怒表达了他们强烈的不满情绪,此时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分析孩子愤怒的原因,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,理解他们,接纳他们,帮助他们化解愤怒,找回快乐的感觉。您家的孩子最近是不是故意摔打东西?是不是经常会大喊大叫?有时是不是还会打人?有没有把自己关在屋里,谁也不理?如果有这样的举动,那么我们的孩子正在体验着愤怒的感觉。孩子的愤怒只是冰山的一角,它给我们发出警示,海面下看不见的部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。愤怒本身并没有对错,我们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孩子愤怒背后的原因,以及如何尽快帮孩子走出愤怒的困境。有时,孩子的愤怒只是为了掩盖内心深处的伤痛。我们大人认为很小的一件事情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受到伤害或威胁,让他们大发脾气。焦耳小时候有过一段愤怒的经历。焦耳的父亲是富有的啤酒厂厂主,他从小就在父亲的工厂酿
微童年启示:一次次失败的打击让孩子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沮丧,父母除了接纳和理解孩子,重要的是告诉孩子“最坏也不过如处”,激励孩子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眼民前的困难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很多父母十分在意孩子的学习,想方设法帮孩子补充知识,提高智力。家长经常对孩子说:“管好你自己的学习就行了,什么都不用你操心。”这样,孩子就有可能变成只知道享受成功、不能承受失败的“瓷娃娃”,遇到一点事情就惊慌失措,遇到一点小小的失败就会失望沮丧。有些成绩不好的孩子,自我评价很低,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,处处不得志。孩子内心敏感而脆弱,加上父母没有及时疏导,就会让孩子常常体验失败的痛苦和沮丧。有的孩子因为先天的外表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,这也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,他们认为自己是不被人喜欢的,甚至以为自己的人生很失败,以至